中新网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 于立霄)由北京文明艺术基金赞助,北京市文明和旅游局出品,北京交响乐团、北京京剧院联合制造的大型京剧交响套曲《京城清鼻堂大运河》12月2日晚间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首演。
大型原创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将我国传统戏剧与西方交响乐音融会贯通,经过中西合璧的艺术言语,表达京城大运河之共同面貌,带领观众走近千年大运河的宿世与此生。
不同于以往的大运河体裁艺术创作,《京城大运河》聚集于大运河北京段,深度发掘京城大运河历史文明内在,显示北京城别出心裁的历史文明面貌。"自从我国大运河获准列入《国际文明遗产名录》以来,有关大运河体裁的舞台著作呈现多部,而这部著作另辟蹊径,会集描绘运河的北京段。"编剧翁思再说。
大型原创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12月2日晚间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北京市文明和旅游局供图
《京城大运河》由杨乃林担任作曲,翁思再、李东才担任编剧,孔洁担任舞台导演,整台表演分为五个部分:序曲、榜首乐章《一支塔影见通州》、第二乐章《天上的星星郭守敬》、第三乐章《漂来的北京城》、第四乐章《问候大运河》,经过京剧不同门户的典型声腔与交响乐的结合,以套曲方式体现每一部分主题内在。
《京城大运河》最明显的特征便是京剧与交响乐结合,北京交响乐团、北京京剧院、北京音协合唱团三方合力登台,以巨大的阵型将《京城大运河》演绎得气势如虹、大气恢宏。
"一船春风载二黄,燃灯塔下系缆桩。乾隆寿诞香满路,徽班进京入高堂。"这段老生唱词道出了"通惠河"所流动的传统文明,展示了徽班经过大运河北上进京,后来在京城的厚土上开展而形成了国粹京剧。
《京城大运河》一个半小时的表演趁热打铁,气韵流通。以"船帆"为主体意向的多媒体大屏幕能够自在升降,模仿运河上的帆起帆落,营造出层叠有序的舞台空间感。一起,以字幕方式打出大运河历史背景,音画相辅相成,为观众描画着古往今来不同历史时期大运河的现象,也让观众领略到丰厚的舞台视觉魅力和今世审美兴趣。
业界以为,作为我国榜首部以京城大运河为体裁,体现北京历史文明和现代京城建造开展前景的舞台艺术著作,《京城大运河》主题立意高远,体裁挖掘共同,艺术表达具有立异性。(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