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08 17:50:37
  • 阅读(2383)
  • 评论(3)
  •   新华社西宁8月8日电 10米,在可可西里意味着什么?

      清晨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动身,咱们踏上前往可可西里必经的青藏公路。

      10米,是青藏公路的大致宽度。这条注册于1954年的公路是国际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将青藏与内地相连,横贯可可西里东缘。

      109国道航拍照片。新华社记者 杜笑微 摄

      左右摇晃、上下波动,沿着这条建造者用生命和汗水铸成的公路,车队翻过昆仑山。

      跟着青藏公路向南弯曲,海拔高度抬升到达4000多米。高原反响、头痛厌恶是必定的,但也换来了车窗外的大美风景。

      在记者的相机里,或是飞沙走石的混沌,或是雪峰冰晶的朴实,从山崖戈壁到雪山荒漠,快门被不断按下。咱们一边吸氧一边感叹,“本来夏日和冬天只是隔着一座昆仑山。”

      动身大约3个小时后,一座巨大的人物雕像呈现在咱们眼前。这时,有队员用对讲机喊到:“那就是环保卫兵,索南达杰!”

      杰桑·索南达杰,曾经是可可西里所在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委副书记。为维护可可西里藏羚羊,1994年,索南达杰在寒冬腊月倒在了盗猎分子的枪口下,年仅40岁。

      一群待产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内地的卓乃湖边活动。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在可可西里巡山队员的示意下,咱们停好车走下公路,来到雕像前,深深鞠躬。

      藏羚羊迁徙是国际三大有蹄类动物大迁徙之一,每年夏天,来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的雌性藏羚羊会迁徙到可可西里内地产仔。

      会集的藏羚羊不只给了盗猎分子待机而动,青藏公路上车流与路基落差构成的妨碍,也迫使部分雌性藏羚羊绕行十多公里。

      陕西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我国藏羚羊维护专家吴晓民依然记住第一次来可可西里的场景。

      巡山队员在可可西里卓乃湖邻近巡护。新华社记者 杜笑微 摄

      那时可可西里已经有了成建制的巡护部队。吴晓民说:“其时为处理青藏铁路桥建造的一些问题,我和团队成员每天沿着青藏公路藏羚羊活动区域观测好久,却只能偶然看到远处藏羚羊飞驰而过的身影。”

      为协助藏羚羊习惯交通设施,在吴晓民和团队专家的提议下,青藏公路部分路段放缓斜度,路基边坡铺了石子。“曩昔藏羚羊经过青藏公路要2到3个小时,现在快多了。”

      吴晓民说,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在可可西里区域设置的野生动物通道为我国相关工程建造供给了名贵欧瑞博经历,“这也是人类活跃维护野生动物、人与天然调和共生的生动事例。”

      一群藏羚羊经过109国道。

      一个刹车,把咱们的思绪又拉回眼前。昂首望去,公路旁边呈现了一块“国际天然遗产地可可西里”的牌子。

      可可西里到了!呈现在咱们眼前的是一望无际、泛着淡淡青色的荒漠。

      逆光向西望去,几个“黑影”正踏着地平线有序地移动——这是咱们此行第一次看到藏羚羊。

      繁忙的公路忽然“静音”,远处车流、人群安静等候,几只藏羚羊缓慢踏上公路,头羊重复“打听”承认安全后,羊群再敏捷穿过公路。

      走到公路旁边,我俯下身子猎奇地用手接触路基,竟发现10米宽的公路留下了浅浅的、类似于花朵的动物足迹。黑色沥青在这一刻有了“温度”。

     策划:钱彤

      统筹:常爱玲、陈凯、令伟家

      制造:于卫亚、史卫燕、焦旭锋

      记者:王金金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1  收藏